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走进达州市税务系统职工食堂,“杜绝浪费,从我做起”“合理点餐,节俭养德”“米粒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等一幅一幅标语和宣传画随处可见;吃多少拿多少、不够再取已经成为职工的一种生活习惯。
为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杜绝餐饮浪费的重要指示,达州市税务系统以遏制铺张浪费问题为切入口,聚焦宣传引导、食堂管理和改革就餐等关键环节,在全系统大力开展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节约意识入人心
“我是反对浪费的倡导者,也是践行者。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吃不饱,挨过饿,深知粮食的可贵。作为机关食堂的管理者,我倡议大家厉行节约,拒绝浪费。”市局机关服务中心主任李光模说道,并郑重地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倡议书》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近日,市局通过钉钉办公软件向全局干部职工发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餐饮浪费倡议书》,倡议大家文明用餐,拒绝浪费。同时,在食堂张贴“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等温馨提示和宣传标语,在自助餐台和餐桌上放置“厉行节约”“按需取餐”提示语,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并号召广大干部职工做勤俭节约的宣传者、光盘行动的践行者、节俭风尚的引领者,得到了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
为了避免浪费,渠县税务局推出了钉钉订餐的新做法。办公室工作人员提醒大家每天通过“钉钉”订餐,根据订餐人数变化,及时调整食材采购数量和三餐准备数量,确保食物不浪费。
“麻烦请少给我打一点饭菜,如果不够我再来添。”宣汉县税务局职工陈艳对食堂工作人员说道。宣汉县税务局针对男女饭量差异,适当调整餐量,采取按需取餐、少量多次的方式,促使职工养成“按需所取,吃多少,打多少”的习惯,形成吃好、吃饱、不浪费的意识。
缩小版型受欢迎
“今天食堂推出了小碗小份蒸排骨,我再也不用纠结大碗吃不完、不吃又想吃的问题了。”在达州市税务局职工食堂就餐的张帆打心底高兴。
“通过分析厨房产生的垃圾量和职工一日三餐的就餐行为,我们发现,调整份量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达州市税务局机关食堂负责人周宽文说。通过调查发现大份浪费严重,食堂团队立即做出调整,制作小份量食品,如包子、馒头、花卷全都推出缩小版,午餐和晚餐在自助模式上加以改进,对易剩余造成浪费的肉类菜品、面食改用“小碗”供应。
为充分利用食材,机关食堂还将节约延伸到采购和菜品粗加工、切配、烹饪等环节。比如,用食材边角料做成泡菜,在第一批上菜后,用小锅烹饪续供,从源头上开始避免浪费。”周宽文介绍。
节约怎么样?还得看效果。“以前,收盘处要有两个人才忙得过来。现在,大家餐盘吃得都干净,我一个人就能收。特别是这段时间的大家身体力行,食堂厨余垃圾减少近三成,原先每天5桶的量减少至3桶左右。”万源税务局机关食堂收盘处的工作人员说。
光盘行动成为“食”尚
“现在从进食堂排队取餐到坐下用餐,浓厚的节俭用餐氛围让我不好意思浪费食物,生怕别人批评我!”达州市局机关职工张小敏谈起食堂就餐深有感触。
为了从源头避免因打多打错菜品造成直接浪费,达州市局机关食堂设立文明用餐监督岗,监督员会引导干部职工按需取餐,对多打菜品现象提醒劝告;同时,食堂还设置了“餐饮浪费现象曝光台”,将职工不文明用餐行为推上曝光台。
“我们会提醒大家适量多次,不够再添,避免一次过量浪费;并且有了曝光平台后,大家都很自觉,很少看到剩菜剩饭现象了。”机关食堂用餐监督员说到。
市局机关取餐提醒体现了专业、细心服务,既是劝告也是关心,有效地减少了打错吃不了、打少吃不好、打多吃不完的情况发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无论是在达州市税务局机关,还是在县(市、区)局和基层分局,一场场推动绿色厨房创建延伸到“舌尖”上的行动正在开展,一套套用餐改革、餐饮管理、决绝浪费的长效机制正陆续形成,一阵阵文明用餐、拒绝浪费的新风渐渐深入人心。
编辑 : 曾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