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价格透明
- 信息保密
- 进度掌控
- 售后无忧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坚强领导下,我市市场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决策部署,按照“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的要求,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打击传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2年至2019年,我市打击传销工作连续八年在中央打击传销综治工作(平安建设)考评中位列第一等次。
一、建立健全领导机制,不断提升组织保障能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打击传销工作。2019年,为适应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及打击传销工作的需要,我市成立了重庆市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市领导任组长,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任副组长,15个部门和单位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各区县对标对表,也陆续成立了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这标志着我市打击传销工作领导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府领导,政法、市场监管和公安部门牵头组织,各部门和单位协同配合,全社会群防群治”的打击传销工作新格局全面建立。同时,我市将打击传销工作纳入了扫黑除恶工作统一安排,进一步推动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对打击传销工作的重视,打击传销组织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二、强化网络传销监测,探索抓早打小工作机制
市市场监管局探索完善线上监测、线下实证、多措处置、稳妥善后结合的打击整治网络传销“四步工作法”,坚持抓早打小,做到了早干预、早提醒、早约谈,有效遏制了传销在我市蔓延势头。作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确定的全国网络传销监测查处试点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开发建成全国网络传销监测平台。平台自建立以来,共抓取到涉传信息82万余条,监测到涉嫌传销名目3349个,向总局编制上报《全国网络传销形势分析报告》39期、网络传销个案专报247期、疑似传销商事登记主体470个,第一时间监测上报了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高的“所罗门”“善心汇”“云联惠”“趣步”等全国特大网络传销线索,对风险状况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处置建议,定期分析了网络传销发展的新类型、新特点、新手段,为总局掌握全国网络传销态势、确定传销重点城市、指导各地早处置提供了重要参考和依据。
三、加大案件查办力度,保持打击传销高压态势
近年来,我市市场监管部门与公安机关积极配合,进一步加大了传销案件查办力度。立案查处传销案件124件,涉及人员18万余人,涉案金额6.7亿元,罚没金额共计1.2亿元,移交公安机关30件,查处了水肤兰、本元亚谷、玖壹购、男神密码和鑫鸿海等一系列传销大案,有力震慑了传销分子,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为适应网络传销组织技术手段不断翻新变化的形势,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国市场监管系统率先建立了具有司法鉴定资质的电子证据取证实验室,有效提升了网络传销取证能力。实验室为我市、湖北、吉林、山东、四川、青岛、河北、江西、海南、江苏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出具涉及传销案件司法鉴定报告65份,为我市和全国各省市查办网络传销大要案件提供了强力支持。
四、加强协作机制建设,协同防控能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部门加强与打击传销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协作,协同防控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对新经济、新业态的协同研判能力不断提升。为防止不法分子假借“新经济”、“新业态”等名义从事新型传销,市市场监管局与市公安局等部门会同相关专家学者,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相关个案。既秉承“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又坚守了法律底线。二是行政与司法协作能力不断提升。我市市场监管部门与人民法院进一步建立健全协作机制,加强行政强制措施与司法强制措施衔接。在查处“玖壹购”和“男神密码”等网络传销案件中,通过人民法院司法冻结涉传资金3560余万元,为案件查处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水肤兰”网络传销案处罚执行阶段,通过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罚没款3031万元,为打击整治网络传销提供了有效司法保障。
五、夯实基层基础建设,筑牢筑紧源头治理防线
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不断夯实打击传销基层基础工作,全力铲除传销滋生土壤,筑牢筑紧源头治理防线。一是广泛开展“无传销社区(村)”创建工作。全市共有3101个社区(村)开展了“无传销社区(村)”创建工作,共发放打击传销宣传资料130万份,张贴海报14万张,悬挂横幅2525条,设置宣传栏201个。二是扎实推进防止传销进校园工作。共走进学校346所,开展现场咨询729次,举办专题讲座137次,利用校园广播、校报校刊、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发布相关宣传报道211篇。三是深入开展“无传销网络平台”创建工作。全市共有163家网络平台企业签订了创建无传销网络平台承诺书。
???
?